建国前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约1815-1825年)
江复东的第六世传人兄弟俩,江永福荣任千总兆,江永寿由国学生考取国子监;另一叔伯兄弟江永祥由国学生考取国子监。
道光中期
虾公潭村李传芳考取武秀才,油甘埔村张氏十八世祖张承风(字丽君)在广州大校场中考取武秀才(贡生)。
宣统元年(1909年)
阮大佬之后裔阮奋鹏被宣统皇帝诰封为资政大夫。
宣统二年(1910年)
油甘埔村张嘉裕在广州三元里考取秀才。回来后在村里蒙馆教书。是捐建端风学校的发起人之一,第一届校董之一。
光绪年间
油甘埔村民创办“绍铭书室”,由张嘉伦等老师任教。后来又开办华庆书室。
1929年至1935年
由张绍谓、江金培、张作铭等人在江屋创办“新中小学”,校址设在江屋的糖寮屋。
随后,开办一所“复华小学”,校址在原华庆书室,江金培、江育潜、江流、江恺先后在校任教。
油甘埔村民在树山背创办“崇善小学”,由张汉明、张国水等人任教。
虾公潭村开办“育才小学”,李就洪任校长,李吉章等多人任教师。
1936年
1月,经过由华侨、侨眷发起捐款的仕璘学校建成,9月开学,共产党员(地下党)张作铭担任首任校长。校名印章为“东莞县塘沥乡油溪仕璘小学校”。
1937年
在党的领导下,端风、仕璘、复华三校青年教师、村民为主组成大路剧团,团长张绍谓,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至1939年
因日本兵进犯,到来实行“三光政策”,村民携儿带女多次逃到香港新界石湖圩、及山里躲避,所以仕璘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期间,共产党员(地下党)张任秀、张吉安等先后担任校长。
1940年
塘沥乡党支部书记张军任仕璘学校校长,他以老师身份积极地开展党的工作,宣传教育群众参加革命,他善长唱歌、游泳、打篮球,很快成为学生青年崇拜的偶像。当时日军已住定,进村扫荡有规律,抢了就跑,村民这里一般发现他们来了,就躲进碉楼,敌人走了,又出来,所以学校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942年
张军调离仕璘学校,到东纵宝安大队。
1944年
日军在对面山向仕璘学校进行炮轰,仕璘学校西面二、三楼上留下炮痕印记。
1944年
4月,日军50多人将正在读书的学生赶走,强占仕璘学校,把学校周围的地方变成驯马场。三个月后,中队指导员张军带领游击队把敌人赶回平湖驻地。
建国后
1949年
大路剧团恢复组建,江恺为团长,仕璘、端风学校油甘埔籍老师为主要演员。
1950年
仕璘学校校长张元坚。
1952年
仕璘学校改为公立学校,附属端风学校分校,校长丘默。
1953年
撤消仕璘分校,全部学生合并到端风学校上学。
1958年
油甘埔在朝秀公祠开办一所民办小学,负责人张煌友。虾公潭村民在黄本昌楼开办一所民办学校。
1959年
虾公潭民办学校合并到油甘埔仕璘学校。
张文辉担任油甘埔小学第一任校长。
1960年代初
因取消五级记分法,恢复百分制。
强调推广普通话教学。
1962年
油甘埔小学改为完小,原在端风学校读六年级的油甘埔村学生全部撤回就读。
1963年
油甘埔小学(完小)有了第一届小学毕业生。
1963年
以油甘埔小学青年老师为骨干,排演了歌颂黄友为主要内容的歌剧《碧血染青山》,其中黄友为张东胜主演,李衍林等老师和村民参加了演出。
1965年
在仕璘精神及仕璘校风、客侨文化的熏陶下,油甘埔青年从解放后到这时段,从大学出来的学生近三十人,打下了尊师重教的基础。
1966年
初,油甘埔小学开始实行公办、民办形式。
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油甘埔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因家庭出身成分或有海外关系的人,都被赶出学校。教学秩序被破坏,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校长张潭养。
1967年
以仕璘学校的校友、华侨中学毕业的油甘埔学生为主体的宣传队活跃在东莞的文艺舞台上,同时惠阳张金发,东莞江统仁,宝安张应兴三位老校友分别应三个地区的团长经常带文艺宣传队回乡演出。
1968年
贫下中农协会代表进驻油甘埔小学,接管学校教务,并与学校的“文革小组”成员组成学校临时领导班子,领导学校的“斗、批、改”运动。多数民办教师因各种原因,逐步调离或辞退教师队伍。
是年末,“侯王”倡仪,凡在外地的老师须返回本村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和监督,本村在外的教师都回油甘埔小学任教。李加旺担任油甘埔小学校长。
是年,附设初中班。
1970年
油甘埔小学改为五年制。
1971年
李甘继任油甘埔小学校长。
冬,油甘埔小学扩建,全校师生参加劳动挑沙建校,
1972年
7月,为方便南岸村村民子弟就近入学,油甘埔小学在南岸设立分校,招收一至三年级学生入学。
1973年
上半年,油甘埔小学开展批判“智育第一”活动,同时掀起“开门办学”热潮,先后兴办小农场、小林场,开展了大种果树活动。在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影响下,学生上课基本上教给毛泽东语录和简单的数学常识,很少学到文化知识。
1978年
油甘埔小学恢复校长负责制,解散大队贫下中农协会,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1980年
油甘埔小学增设学前班,取消附设初中班。
是年,房元友担任油甘埔小学校长。
是年冬,时任紫金县副县长兼管教育线张云辉回村,在张官妹、张柏年等村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油甘埔小学。感觉到学校适应不了当时的教育形势,且学校东西朝向,冬天刮风严寒,影响师生上课,建议大队把建设新校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1985年
是年,东莞市开始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油甘埔小学校长由凤岗镇文教办任免。
1986年
油甘埔小学恢复六年制。
1987年
东莞市教育部门每年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同时注意在学校发展党团员,开展好党团活动。油甘埔小学多名教师入党入团。
1988年
油甘埔小学继续深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实行两制一包一改。
是年,油甘埔小学被东莞市体委授予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89年
油甘埔村委会投资在油甘埔市场南侧兴建新的油甘埔小学。
凤岗镇政府与油甘埔村委会签订合同,学校办学经费一定5年,村委会都能根据实际,给学校拨足经费,解决办学经费和民办(代课)教师工资。
1991年
江景云担任油甘埔小学校长,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展体育活动,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体质有所增强。
1993年
油甘埔小学撤销学前班。
1995年
镇宣传办邀请原东江纵队独立三纵队的何通、黄克、张军,何基到凤岗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我校部分高年级师生参加。
1996年
油甘埔小学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
1997年
校长江景云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2001年
3月,油甘埔小学与油甘埔村委会联合设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是年,李元胜接任油甘埔小学校长。
2003年
油甘埔小学校长由王桂群担任,开始成立科、级、组,开展教研活动,素质教育有较大提高。
2004年
9月,油甘埔小学开设电化教育平台。
11月,油甘埔小学铺设塑胶环形跑道。
油甘埔小学顺利通过“东莞市一级学校”评估验收。
2005年
油甘埔小学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并举行挂牌仪式。
2006年
3月,毛秀蓉从雁田学校调任油甘埔小学校长。
2008年
11月,油甘埔小学设立课题立项“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和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
12月,由彭仿兰、毛秀蓉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12月,油甘埔小学被广东省团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少工委评为“广东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是年,油甘埔小学获得“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东莞市由“三级办学”转为“两级办学”形式,之后,油甘埔小学经费由市、镇两级负担。
2009年
油甘埔小学采取“先考后学”的教学模式。
2011年
油甘埔小学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油甘埔小学被广东省共青团评为“省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
2012年
2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实践研究》开题。
2月,油甘埔小学被东莞市教育局授予“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
3月,油甘埔小学确定“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时间与研究”的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申报。该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为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油甘埔小学成为首批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3月,油甘埔小学被东莞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
3月,油甘埔小学申请的《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实践及研究》被中国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为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
4月,中国家庭教育基地在油甘埔小学挂牌。
4月,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钟建群、东莞市关工委主任李汉松等领导莅临油甘埔小学参加凤岗镇家庭教育协会成立大会,并在开题仪式上讲话。
5月11日,油甘埔小学的德育项目《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促学生全面发展》荣获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三等奖。
5月17日,国家妇联原主任顾秀莲和广东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莅临油甘埔小学指导工作。
5月28日,油甘埔小学党支部成立,并举行成立大会,推选校长毛秀蓉为党支部书记。
5月,油甘埔小学到育星小学进行手拉手帮扶活动。
8月,广东省委原常委、关工委主任方苞在凤岗镇委书记朱国和陪同下莅临油甘埔小学视察。
12月,油甘埔小学的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及实施》成功结题。
2013年
1月17日,油甘埔小学举行家长义工队的揭牌仪式,凤岗镇团委负责人亲临揭牌。
6月,油甘埔小学新的综合楼正式动工。
9月24日,油甘埔小学关工委被东莞市教育局评为“东莞市普教系统五好关工委”。
是日,经中国教育部关工委审核批准,油甘埔小学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牌匾。
10月,油甘埔小学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11月,油甘埔小学参与申报的《小学自主管理策略及实施》被确立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12月,油甘埔小学成立编修《油甘埔小学志》机构,邀请凤岗镇委委员张永雄担任编委会主任,凤岗镇宣传办主任邓岳良、凤岗镇文体局副局长彭仿兰、油甘埔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庆新担任编委会副主任,油甘埔村委会主任张满雄、油甘埔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山、油甘埔小学校长毛秀蓉、油甘埔村支委黄映娜、退休教师江素华、油甘埔小学副校长刘少怀、教导主任杨郁、少先队总辅导员陈姝婧、教师韩伟冬担任编委会委员,邀请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李加旺、房元友、江景云、张圣君、刘达新、黄国训及凤岗商会副会长张建奇担任顾问,下设编辑部,毛秀蓉、江素华任主编,刘少怀、杨郁、陈姝婧任副主编,韩伟冬任编辑,邀请编纂家、《东莞市长安镇上沙志》副主编兼总纂刘文辉任总纂,开始编修校志。
2014年
1.2014年1月,成功通过省创“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试验基地”验收工作
2.2014年12月,油甘埔小学家校文艺联欢会
3.2014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家长学校2》
4.2014年9月,东莞市政协到油甘埔小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调研
2015年
1.2015年3月12日,党委张永雄委员和宣教局彭仿兰到学校走访,与学校行政座谈
2.2015年3月20日,语文科组省巾帼文明岗挂牌
3.2015年4月20日,被评为省创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4.2015年5月30日,赵刚教授来校调研
5.2015年6月9日,山东省潍坊清平小学到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小学交流家校合作经验
6.2015年4月14日,承办镇级“创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现场会
7.2015年6月2日,东莞市精品课题《家长义工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暨经验交流会
8.2015年12月23日广东省电视台到油小采访拍摄少年宫活动
2016年
1.2016年3月15日东莞市高埗镇教育局领导、各校校长前来油甘埔小学调研
2.2016年3月10日东莞市社工委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前来油甘埔小学调研
3.2016年4月7日佛山市南海大沥实验小学各领导、老师及家长来我校交流
4.2016年3月9日长安镇乌沙小学各领导及家长来我校交流
2017年
1.2017年3月18日国家行政学院主任莅临我校指导
2.2017年4月刘少怀校长荣获广东省家长学校优秀校长称号
3.2017年4月17日东莞市关工委领导赴油甘埔小学调研家庭教育工作
4.2017年4月27日擦亮凤岗家庭教育品牌,突显家长学校建设特色——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东莞市凤岗镇家长学校建设观摩活动”
5.2017年5月16日东莞市家庭教育讲师沙龙——“凝心携手让生命绽放”
2018年
1.2017年7月油甘埔小学被评为东莞市“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2.2018年6月14日油甘埔小学与石排福隆小学、明华学校三校家长义工联动交流活动
3.2018年5月11日凤岗镇家长学校“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在油甘埔小学召开